畅言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055|回复: 0

三十年如废铁

[复制链接]

3

主题

5

帖子

2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7
发表于 2022-7-25 08:12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直到1980年,上海的国营造纸厂还在依赖1903年晚清留下的设备  国家火电机组、煤炭设备,最老的设备来自北洋时代,已为民族运行了60年,3分之1的机组服役超过20年。  全国10360台火车机车,有4000多台是民国时代的蒸汽机车,服役超过40年,它们才是真正的“老黄牛”,总共这1万多台机车里边,蒸汽机车就占去74.5%。  我们的汽车、船舶工业,当年苏联老大哥拿出他们最好的技术给我们,可是50年代末翻脸后,从此原地踏步,50年代苏联援助的是啥水平,到1980年还是啥水平。  当时全国工业系统一共装备机床287万台,其中9万台是解放前的旧货。其余的机床中,真正达到工艺技术要求的只有90--100万台。也就是说,近三十年时间的流逝,支撑着我们工业生产的竟是一大半不合格的机床。  机床如此,产品可知  上海手表生产用的机床,生产出的零件返修率达到3分之1。  即使按我国自己的统计数据,机床业人均一年产值也才1900美元,而美国是2.75万美元、日本是53600美元,即使是我国的老师傅苏联,人均也有1万美元。  这还是重工业。至于投资很少的轻工业简直就不堪闻问,2500多种轻工业专用设备大多是四五十年代的产品,其中600种必须马上淘汰;  我国机电产品有2万多个品种,看上去不少了,可是落后和急需淘汰的就占了60%。  因为落后,我们每创造1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要消耗32.5万吨煤,日本只需5.5万吨,法国5.7万吨,西德6.5万吨,大手大脚的美国也才12万吨。何况还没去比“国民收入”的实际内涵如何。  更荒谬的是工业布局和交通建设  三十年过去,我们的每万人铁路里程只有印度的55%,每万人公路里程只有印度的67%,只有美国的3%---而且,这还只是数量差异,质量差得更远,举个例子,属于“大三线建设”的贵州,修了2.6万公里的公路,却有2万公里得“改善”,也就是重修,有人算了笔账,光是返修这些道路,就得花掉贵州100年的养路费。  就是把这些烂路全算进去,我们在数量上连全球的平均水平都差得远。全球当时每100平方公里有交通线22公里,我国才14公里。广阔的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内地的空运航班数量,敌不过香港一个启德机场的3分之2  集我国18000公里之漫长海岸线,港口泊位加起来比不上一个德国汉堡。以致改革开放初期,泊位的缺少让本就穷困的经济吃了大亏:常有200到300艘的外轮,无法卸货,在海上长期滞留,中国每年得白白赔给外国人2亿美元,而当时的外汇储备才20亿美元。  铁路、公路本就少,“三五”、“四五”期间却把86%铁路投资放到中西部,而不是人口工业最集中的东部地区。西安成都昆明铁路局占着全国30%的铁路固定资产,却只承担9%的运量。  运力的浪费,使能源难以运到工业集中区,一年要损失700-800亿元的工业产值。  与技术拉侉、工业落后、布局失调、浪费和污染成灾、效益低下相伴生的,必然是低下的待遇和更加落后的教育水平  我国庞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,能享受4级工到6级工的工资的劳动者只占23%,绝大多数工人干一辈子,退休时能混到5级工待遇就很不错了,6级工就算得上工人队伍里的“举人”。  7级工到8级工只占工人的2%,特别是8级工,简直寥若星辰。东北一些几千人的工厂,几十年出不了一个8级工,8级工简直是劳苦大众眼里了不起的“工人博士”,是精神偶像。可就算是8级工,一个月也就80来块钱工资。热播剧《人世间》男主的老爸周志刚,就是一位八级电工,高踞在工农金字塔顶端的人尖尖。可是连号称开明、正派的郝省长也十分嫌弃这个八级工亲家,生怕周家来沾他们郝家的光,找他们郝家帮忙。  可当时号称老大哥的工人阶级,71%的工人只是3级工和以下水平。  限于国情,国家能为他们提供的教育简直令人鼻酸。  扫盲三十年,还是有近40%的成年人是文盲,这还只是官方统计,那些号称脱盲,甚至拥有高学历的人口之中大面积的人群实际还是文盲。  比起9亿农民来,工人队伍的文化素质,已经算不错的了。即使如此,我国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工人占去总人数近80%,还有5-7%的工人兄弟是文盲。形式上拥有高中、中专学历的工人本来就只占15.9%,就这其中还有64%是徒有虚名,达不到应有的知识水平。  请不必对此奇怪,那个年代, 拥有中专学历(当时绝对的高学历)的群体,不少人小学算术打0分;还有拿着大学本科学历的人,小学算术打6分,有的县城1000个小学老师,真正弄懂自己给孩子们教些什么东西的人只有3个。等于说,那个年代简直就是大规模给文盲半文盲发文凭,再让这些人去教出下一代文盲,这就是所谓“前三十年工业化”搞出来的教育。真不知那些工业化的国家们看了做何感想。  这种教育质量下,我国工人队伍不要说跟西方工人比,连日本农民都比不上,何止是比不上?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! 日本农民阶层,高中学历占了近75%,大学5.8%,而且人家的学历是实打实的,想从中找个小学算术考0分的怕是难上加难。  那个年代,我们每1万人口中的在校大学生只有12.8个人,不要说跟美国(427人)、日本(172人)去比,也不要说跟巴西(98人)这类当时的准发达国家去比,经历过近三十年基本和平的发展,我们仍然连印度(52人)也比不了,连孟加拉这种当时看起来穷得简直毫无希望的国家,都培养了约25个大学生,是我们一倍。  一个民族的现代化,本质是人的现代化,再多的高楼大厦,再多的先进工厂,远远不能等同于国家实现了现代化。可当时的我们,工农业落后如此,人口素质差到这种地步,离“现代化”的距离恐怕得以光年来计算。  这些都决定了一个极其残酷的事实:我们很落后,很贫穷了,拿得出来搞投资建设的钱实在是很少很少了,但即使这样,我们那勒紧裤腰带省出的钱,还在被无奈的白白浪费掉:  我们七八十年代不断投资建成的新工厂,仍是五六十年代的苏联技术和工艺(大致等于西方四十年代的技术),几乎是投产即淘汰。可是不投资办新厂又能怎样呢?  即使我们省吃俭用,从牙缝中挤出一点钱,高价引进西方的技术设备,试图挣扎着搞一点“现代化”,却被我们一点也不现代化的苏联式管理的惯性糟蹋了许多:  国家花费7亿多元在四川建设的维尼龙厂,设备下血本从日本买进来,等建成后才发现当地和周边天然气资源不足,即使把重庆钢厂用的天然气移过来也只能开工一半,另一半只能瞪着眼闲置。  国家在平顶山投资10个亿搞了个帘子布厂,也是闷着头从日本不惜血本买设备,结果投产后却发现需求寥寥,纵有1.3万吨的年产量,也不过给国家增加了一大堆积压货。  做为工业代表的钢铁工业浪费尤其惊人  苏、中的计划经济体系,本就是工农剪刀差之下,牺牲农民,重点扶持重工业,而钢铁工业又是重工业的重中之重。  可是苏式的体系之下,钢铁工业只重产量,而几十年如一日的忽视产品的市场价值。苏联钢铁在技术质量离世界先进水平落后得越来越远,大部分钢铁还停留在平炉生产,用惊人的能耗和惊人的污染堆起一个好看的产量数字,却沦落到霸业的极盛期,苏联人的技术无法生产天然气管道用钢,只好厚着脸皮找西方求购。  做为苏联半路分手的徒弟,我们当时的钢铁工业可想而知。  1978年,我国积压的、市场不需要的钢材有1500万吨,1981年以增加到2000万吨,落后的钢铁产品导致生产的机电产品同样大量积压无人问津。一年的国民总收入不过3000亿元的中国,各企业被严重积压的工业品占用的流动资金却有2900亿(程宏谟《我国经济发展中若干经济问题的探讨》)  而另一方面,却是市场所需求的合格的、有品质的钢材与机电产品严重短缺,在国内求购无门。  苏式工业的特点是牺牲几代人,全社会强行高积累办工业,确实能帮助穷国建起一个重工业体系,但与之伴生,且无一能幸免的,就是这种体制必然带来僵化、失调、低效、缺乏自我完善的能力,在达到一个高峰后,随后长达几十年开始陷入停滞和倒退,最后轰然坍塌。  在苏联巨大的热忱帮助下,1957年我们每花1元钱的投资,就能产生2.88元的工业产值,与苏联分手后,就变成吃老本,一年不如一年,到1970年滑到1.78元,1980年只有1.2元,而发达国家是3-5元。  (注:以上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81年相关调查)   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畅言论坛 (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1174号 苏ICP备20026328号 )

GMT+8, 2024-3-29 08:55 , Processed in 0.052188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